2016年7月20日 星期三

澳門保險和內地(中國)保險比較



澳門保險和內地(中國)保險比較
近年來,赴澳門購買保險的內地人數呈現大幅上升趨勢。根據澳門保險監理處官網公佈的最新資料發現,澳門保險業在2015年上半年的毛保費總額為1849億港元,與2014年同期比較,上升了13.6%。向內地訪客所發出的保單,新保單保費為139億港元,占2015年上半年個人業務的總新保單保費的20.2%。 從保費的絕對增長規模上看,內地訪客2009年在港新保單保費僅為30億港元,2010年為44億港元,2011年為63億港元,2012年為99億港元,2013149億港元,2014年為244億港元。6年間,在澳門購買保險的內地顧客新保單保費實現了800%的增長。
澳門保險的市場是高度競爭與發達的,澳門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也是全亞洲的金融中心,澳門保險不僅賣給澳門人,澳門保險也賣給中國內地居民和全世界其他地方的居民。但是根據澳門相關法律,買澳門保險,投保人,及滿18歲已成年的受保人必須要親自來港簽單,這樣買澳門保險才是合法有效的。
這麼多人到澳門買保險,那澳門保險相比內地保險的到底有哪些優勢呢?下面我們我們針對不同方面做詳細比較: 
 
投保年齡
內地保險:一般接受0歲到60歲的投保,少數險種可以讓更高年齡投保。
澳門保險:一般接受0歲到70歲或75歲的投保,特殊險種可以接受更高年齡投保。
 
投保及保障期限
內地保險:投保期終身,保障終身,或者投保期數年,但保障到80歲之前。
澳門保險:一般都是投保期數年,保障至終身。 
投保金額
內地保險:成年人投保,就算保戶身價千萬、上億,要買保幾百萬人民幣的保障真是難上加難。而未成年子女,也就是說兒童保單受到很大的限制,依據所在城市不同,最高可能只能買到5萬或是10萬人民幣的保障。
澳門保險:如果能提出適當的健康報告與財力報告,一般沒有特別限制,有多少身價就是可以買多少保障,目前單一張保單保額在100萬美金以上的沒算什麼,保額在2000萬美金以上的也是有。末成年子女,如果父母親也投保相對較高保額,則其未成年子女買個數十萬美金的保障也是可以獲得通過的。
 
保單費率
內地保險:以30歲男性,投保大陸某款終身壽險(分紅型)為例,基本保險金額10萬元,20年交費,年交保險費2910元。
澳門保險:以30歲男性,投保澳門某款終身壽險(分紅保單)為例,基本保額10萬元,18年交費,每年保費抽煙男性是1773元,不抽煙男性則為1552元。
 
重疾保障範圍
內地保險:絕大部份是賠付3035項重疾保障。
澳門保險:目前市場主流商品可以包括50多到60多種重大與非重大疾病。
 
保險理賠範圍
內地保險:要求必須提出國內公安局或是二級以上醫院的相關證明文件。如果事故發生在海外地區,那麼恐怕要回到國內跑它好幾趟相關單位去辦理繁鎖的手續。
澳門保險:提出適當的證明文件,全球理賠,不論客戶發生事故時在全球任何角落,申辦理賠時只要附上申請書與相關證明文件,郵寄給保險公司即可,不必本人親赴澳門辦理。
 
壽險保險責任免除
內地保險:因下列情形之一導致被保險人身故的,內地保險公司不承擔給付保險金的責任:
1)投保人對被保險人的故意殺害、故意傷害;
2)被保險人故意犯罪或者抗拒依法採取的刑事強制措施;
3)被保險人自本主險合同成立或者合同效力恢復之日起2年內自殺,但被保險人自殺時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除外;
4)被保險人主動吸食或注射毒品;
5)被保險人酒後駕駛、無合法有效駕駛證駕駛,或駕駛無有效行駛證的機動車;
6)戰爭、軍事衝突、暴亂或武裝叛亂;
7)核爆炸、核輻射或核污染。
發生上述第1項情形導致被保險人身故的,本主險合同終止,內地保險公司向受益人退還本主險合同的現金價值。
發生上述其他情形導致被保險人身故的,本主險合同終止,內地保險公司向要保人退還本主險合同的現金價值。
澳門保險:被保險人在保單生效或複效後的兩年(有些保單規定是「一年」)內自殺,一般澳門保險公司只退還所繳保費而不予理賠。
 
核保與理賠政策
內地保險:核保容易,理賠申請嚴格。
澳門保險:核保嚴格,理賠申請簡單方便。
 
壽險不可爭議條款
內地保險:無
澳門保險:絕大多數澳門壽險保單都有。
保單生效或複效(以時間較後者為准)滿兩年以上,保險公司不對保單效力提出任何爭議。
 
如有興趣了解澳門保險, 可填寫下表, 將有專人與您連絡
 
點擊==>立即填寫 

2016年7月12日 星期二

人民日報談內地人為啥去澳門買保險?




不久前有同事吐槽:他的小孩生病時,大多去私立醫院就診,可目前境內保險公司的健康保險多半隻報銷公立醫院的醫藥費,個別公司的高端醫療險雖覆蓋私立醫院開銷,但要麼只面向企業團體客戶,要麼只能以家庭為單位投保,而且保費動輒數萬元。
“這不是怪事嗎?內地金融業改革開放這麼多年,居然還‘有需求,沒供給’!”這位同事開始把目光轉向澳門保險市場。
與他有同樣想法的人可不少。澳門保險業監理處公佈的今年一季度長期保險業務臨時統計資料顯示,內地訪客購買的澳門人壽保險保費占澳門個人業務新單總保費的34.2%
流往境外的保單中,有些“大單”是投保人通過境外公司在境內非法設立的代理機構購得,名為投保實為洗錢。對這些“地下保單”,保監會等部門上半年已進行了嚴厲打擊。
還有許多流往境外的“地上保單”是市場的合理選擇。一些內地居民不辭辛苦去澳門投保,並且為之後“飛來飛去”辦手續、處理糾紛做好了心理準備,是因為澳門保險產品確有吸引人的地方:
比如,內地的重疾險一般只保35種左右的疾病,澳門則可保60種左右;自閉症、原位癌、植物人等疾病在內地少有保險公司肯承保,而澳門公司均納入承保範 圍。再如,在內地,重疾險投保人患病後,保險公司只給予一次性賠付;而在澳門,一次患病可預支保額,保險合同繼續,再次患病可再預支保額……
保單流向境外,值得內地險企反思。
2015年,我國內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邁過2萬元大關,保險保障需求快速增長,保險業資產總量、機構主體數量都已上了新臺階。但從市場供求關係看,顯性需求難以滿足、潛在需求無人開掘的現象仍普遍存在。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內地保險業缺乏精耕細作的能力。業內人士坦言,之所以不敢針對私立醫院開發重疾險,是受限於風險管理能力不足,擔心“放開”後醫療費用 失控。另一方面,是缺乏精耕細作的動力。內地保險業置身世界上最肥沃、最具成長性的市場,即使產品同質化嚴重、服務水準不高,也能連續多年保持兩位數增 長,“天養活”的優渥條件會滋生惰性。不可否認,近年來伴隨行業改革提速以及互聯網金融的興起,保險業競爭意識已有提升,但總體看,創新、挖潛等還是缺少 一股子拼勁。否則,怎麼會有老百姓想買卻買不到的保險?怎麼能坐視數百億元的保費流向境外?
把保單留住,圍追堵截不是辦法,內地保險業必須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自身“顏值”,提高供給品質。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明確定位,回歸保障本分。
風險保障與管理始終是保險業的看家本領,也是其不可替代的金融功能。保險人首先要立足百姓養老、醫療、健康等民生保障需求以及國家防災防損、安全體系建設等需要做好主業,而不能捨本逐末,熱衷於單純扮演“集資、投資、分紅”的理財者角色。
從消費端看,理財是保險保障衍生出來的功能。從行業發展看,保險資金是優秀的機構投資者,能為國計民生輸送資金,但可持續的投資能力必須以令人滿意的保障 功能為前提。說白了,大家是為了“保險”才把錢交給險企。眼下,一些公司為了保費盡快上規模,輕視保障這一“本分”,靠高現金價值產品和投資驅動負債模式 來實現“彎道超車”,這不是打造百年老店的理智做法。
回歸保障主業,需要保險企業直面市場空白和難點,沉下心做功課,以產品定價機制市場化改革為契機,滿足並培育百姓消費需求;需要監管部門建制度、定規矩,放手不放任,以健康的市場機制倒逼保險公司增強責任意識與風險意識,引領行業不斷走向成熟。
內地居民去澳門買保險,給內地保險業打了一針“清醒劑”。別抱怨,別等待,“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如有興趣, 可填寫下表, 將有專人與您聯絡